一件翡翠從原石到成品需要哪些復雜的工序呢?翡翠不同于鉆石、珍珠或其他寶石,從一塊原石到一個成品要經(jīng)過“審外觀”、“思創(chuàng)作”、“細雕刻”、“研拋光”等幾個重要的過程。所有這些石料都有一層玉璞,也就是行家所說的“皮子”,無法分辨石內(nèi)是什么情況。翡翠雕刻要細心看皮、看色、看玉性和種質(zhì),根據(jù)其翠色在原石的分布形狀、大小和分配情況等,判斷用來雕刻什么器物或首飾。另要看翠玉料哪部分有雜質(zhì),以便在制作時去除。
一件翡翠從原石到成品需要哪些復雜的工序呢?所謂“依材施藝,始可物盡其用”,使每件制成的翠玉器達到最佳效果。翡翠從原料到加工成成品,主要有原料處理(包括選料和開料)、設計工藝、琢磨工藝等工序。
選料的關鍵是加工用途。是做擺件還是器件?是做手鐲還是掛件?是做戒指還是戒面等?原料的特征與加工用途的關系非常密切,如果選擇不好,不僅浪費原料,加工出來也會虧本。
開料也是關鍵的環(huán)節(jié),必須細致嚴謹,如果輕率地一刀而下,不僅可能把翠切掉(因為好翠往往是較薄的),也有可能做不了整體雕刻藝術品,失去其本來的價值。一般正常程序是先“擦皮”,看玉石表面特征,比如翠色的走向,裂隙的發(fā)育與走向,翡色和紫色等顏色、黑色的分布狀況,種水里外變化分析與估計,原石的外形等特征。其次,根據(jù)原石整體狀況與可能做加工的用途來確定 設計工藝也是重要的步驟 琢磨工藝一般有下列步驟: 鍘:用金剛石砂輪(粗號砂)鍘去墨線以外無用的部分 鏨:用金剛石(中號砂)砂輪進一步打去凸凹部分和整個表面無用部分 沖:用直徑3-4厘米的小圓砣(或金剛石輪),將高低不平的部分沖成玉器粗坯 磨:用各種規(guī)格磨砣磨出圖案圓雕部分樣坯 軋:用軋砣過細,開出人物、動物、山水和花卉等圖案的外形。如開臉、動物身體和樹木花卉根莖葉等。 勾:用勾砣勾出更細微的花紋。如勾出龍鱗、鳳毛和人物的頭發(fā)等。 收光:一般大型有實力的工廠都有這一道工序,采用專用工具和材料,把前面雕刻工序多余刻痕和“砂眼”磨平整,為下一道打磨拋光工序打下良好的基礎。 拋光:玉器拋光一般有兩種方式 最后還要對加工好的翡翠進行裝璜和包裝